近年来,非常古老的声音档案发布逐渐增多,涉及多种再现技术。最近,比斯马克的声音得以复原,得益于 Archéophone,一种法国发明,已多年来用于重新发现数千个其他蜡圆筒的声音。这些过去声音的研究近期受到热烈关注,是因为它们具有象征意义:它们代表了在 mp3 音频文件时代之前的信息时代的最早见证。全球范围内博物馆项目的增多正是对这一现象的直接回应,巴黎将很快开设一个声音博物馆。
通过三次数字化活动,最近在存储最早录音的档案世界中发现的爆炸性增长仍在大西洋彼岸继续。继 2008-2009 年间法国人爱德华-莱昂·斯科特·德·马丁维尔录制的 1857 至 1860 年间的 phonautograms 震撼复原后,继 2011 年 12 月沃尔塔实验室的 1881 至 1885 年间的实验录音和史密森学会保存的唱片复原后,2012 年 1 月底,宣布了 1889 年爱迪生派遣的使者在欧洲录制的最新圆筒转移。
这些圆筒揭示了比斯马克和穆尔特克的声音,而它们的声音复原得以实现是通过法国发明的 Archéophone,这是一种通用圆筒留声机。1889 年 10 月,Theodor Edward Wangemann 在弗里德里希斯鲁录制了 奥托·冯·俾斯麦 和 赫尔穆特·冯·穆尔特克 的声音,当时他们分别 74 岁和 89 岁。这些圆筒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被遗忘了很久,后来在新泽西州西橙市的爱迪生国家历史遗址被找到、阅读并数字化。其声音内容可以在 西橙网站 和 纽约时报网站 上收听。
这三次古老声音的数字化活动由美国团队负责。前两次由帕特里克·费斯特和 First Sounds 团队负责,第三次由 Jerry Fabris 负责,他是西橙博物馆的馆长,在 Archéophone 阅读圆筒后,依赖于两位声音录制历史学家的专业知识:帕特里克·费斯特(印第安纳大学 – First Sounds)和斯蒂芬·普伊勒(柏林应用科技大学)。
虽然斯科特·德·马丁维尔的 phonautograms 和沃尔塔实验室的唱片的声音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复原,但穆尔特克和比斯马克的圆筒声音则是通过法国发明的 Archéophone 实现的,这是一种简单的模拟阅读器,被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档案馆使用。虽然光学技术(利用扫描仪和计算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平面文件上的恒定深度刻录,但它们仍无法应用于圆筒的读取,特别是因为圆筒的刻录是深度的,“如过山车”。因此,类似于 Archéophone 这样的圆筒模拟阅读器,至今仍是圆筒录音声音复原的最合适选择,尽管激光阅读的众多尝试至今仍未成功。
这些发现的增多不仅仅依赖于对先进技术的掌握,更确实反映了历史研究对这个深刻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研究主题的兴趣增加。这些声音记录实际上是信息时代黎明的最早见证者,这一时代由新通信技术的出现所引发。这些技术是由争相申请专利和验证其研究的发明家们开发的,涉及信号可重复性的控制。这些发明,包括电报、电话、留声机、电影、无线电,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因此,展示这一技术、工业和社会历史的博物馆项目的增多是正常且预期的:
亨利·查穆,遗产与建筑部专家。